四、中條山銅開采與冶鑄的考古發現
原始社會的新石器中期,以晉南為分布中心之一的仰韻文化,在遺址中發現陶盆、陶罐、陶缽等日用陶器及飾紋;晚期為龍山文化(黑陶文化)期,文化遺址有襄汾丁村、陶寺、洪洞侯村、垣曲方城等地。陶器以施黑釉為特征,器具方面的難度和工藝造型都有很大發展。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北方的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紅銅器。商、周兩朝,更形成了鼎盛的青銅時代。唐宋兩朝,金、銀、銅、鐵、錫的采冶更盛極一時。我們的祖先對各種礦物原料不斷擴大應用和認識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利用史。古礦是現代礦業的基礎。中條山銅礦是在是在古人采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原始社會時期石器的制造、制陶術的發明,為金屬冶鑄業的出現做好了準備,是奴隸社會時期制銅業的技術先導。金屬礦物的開發,始于銅礦采煉。銅礦的采煉是劃時代的事件。
在中國,青銅時代,據考古學家研究,約始于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500年,共約1500多年。這個時代約相當于中國歷史上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476年)。
古代主要是“即山冶鑄”,就是在礦山附近就地冶鑄。
戰國時期的鑄幣地:魏有安邑(今夏縣西北)、皮氏(今河津)、垣(今垣曲南)、平陽(今臨汾西)、蒲坂(今蒲州)。這個時期中條山地區銅開采及冶煉開發最早,而且產地也比較集中。中條山地處晉南豫北,考古發掘已在此地區及其附近發現不少與早期煉銅技術有關的遺址遺物。距中條山不遠的洛陽北郊也發現了西周鑄銅遺址,出土陶范上萬塊,并有大量爐壁、煉渣及青銅工具等遺物。屬于二里頭文化的早期銅器,也分布在這一帶。從地質資源上看,中條山地區也是夏商時期中原最近的銅礦產地。 中條山銅礦的地質條件、有利成礦條件、開采條件、技術的條件,使得銅礦業的發展對貨幣的鑄造產生了積極影響??梢哉f,中條山就是銅幣“銀行”,因為中條山的銅礦資源是鑄造貨幣的基礎。 春秋時期的貨幣鑄造地點,主要集中在中條山西北、東南兩側的今山西省汾澮涑流域和今河南省黃河以南的伊洛河流域。此處古稱“三河”之地,是春秋的晉國和王畿的所在地,也是春秋戰國時期貨幣鑄造的原生區域。中條山西北的晉南汾澮涑流域先秦時期有豐富的銅礦資源可資鑄幣之用。
冶金史學界普遍認為,華北鑄焊工藝起源于西周末東周初,到戰國才普遍使用。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運城市洞溝發現的漢代銅礦遺址,地質工作者1951年以來在中條山的銅礦峪、南河溝、篦子溝發現的古銅礦遺址,都說明這里漢代仍在開采銅礦。
本網站所刊登的中條山集團各種新聞﹑信息及圖片內容,均為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 0359-6031386 郵政編碼: 043700 傳真: 0359-6036927 網站郵箱:ztswg@126.com
|
![]() 官方網站 |
![]() 官方微信 |